您好,欢迎来到中专网!
当前位置:北京中专网 > 北京本科学校 > 北京本科招生简章

2022年中央美术学院招生简章

https://www.zhonzhuan.com/ 时间:2024-06-29 14:39 来源:中央美术学院

2022年中央美术学院招生简章

中央美术学院概况

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现设有中国画-学院、造型学院、 设计学院、建筑学院、人文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实验艺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八个专业分院, 并设有造型艺术研究所、继续教育学院和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学院每年招收中专生(附中)、专科生(成人教育)、 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各类进修生。现有在职教职工572人,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4700余名和来自十几个 国家的留学生百余名。学院教学科研面积共占地495亩,总建筑面积24.7万平方米。

学院致力于建设造型、设计、建筑、人文等学科群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的现代形态美术教育学科结构, 在构建新世纪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以鲜明的中国特色、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和研究成果, 赢得国际美术教育界的高度赞誉,成为中国高等美术教育领域具有代表性、引领性和示范性的美术院校, 并在国际一流的美术院校中享有重要地位。

学科介绍

历任书记:胡一川、罗工柳、江丰、王曼硕、陈沛、陈播、仲秋元、朱丹、洪波、杨澧、盛扬、丁士中、杨力、高洪

新中国建立前,中央美术学院在曲折的办学历程中,吸引了许多艺术名家担任教职,其中既有中国画-大师, 如陈师曾、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吕凤子、陈之佛、蒋兆和、叶浅予、傅鑫畲、吴镜汀、李苦禅、李可染、 王雪涛等,又有从海外留学归来的艺术大师和史论家,如林风眠、徐悲鸿、吴法鼎、闻一多、滕固、吴作人、常书鸿、 艾青、庞薰琹、王临乙、滑田友、朱光潜等,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文艺界人士也曾在我校任教或兼课, 如郁达夫、周作人、谢冰心、熊佛西、萧友梅、刘天华等,培养出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人才,如王子云、 刘开渠、谭祖尧、冼星海、雷圭元、李剑晨、王曼硕、傅天仇等。

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是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可以追溯至1918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倡导成立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 著名美术教育家郑锦担任第一任校长。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美术教育学府,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端。

历任校长:郑锦、林风眠、杨仲子、严智开、赵太侔、滕固、吕凤子、陈之佛、潘天寿、王石之、徐悲鸿、江丰、吴作人、古元、靳尚谊、潘公凯、范迪安

现任党委书记为高洪,现任院长为范迪安。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部分专业:

序号专业名称所属类别
1中国画(油画)艺术学
2中国画艺术学
3动画艺术学
4艺术设计学艺术学
5美术史
6雕塑艺术学
7美术学艺术学
8建筑学工学

中央美术学院部分专业详解

专业名称:建筑学

建筑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是我国在美术院校开办建筑学专业的先行者,在其建立初期即设立过建筑学专业。自1993年兴办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到2003年正式成立建筑学院,经过十年不懈的探索和调整,已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确立了在国内建筑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

建筑学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依托中央美术学院浓厚的艺术氛围和艺术学科的综合优势,建筑学院注重对学生人文艺术修养和造型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表现力。同时,建筑学院采取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办学的模式,不断加强学院在建筑技术和工程实践方面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办学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具有艺术家素质的建筑师与设计师。这一目标既反映了国际先进的建筑与设计教育理念,又充分考虑到我国蓬勃发展的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对优秀人才的旺盛需求。

目前,学院设有建筑学和环境艺术设计两个专业。建筑学专业强调综合、严谨的治学精神,重视空间意识的培养、建造观念的形成和方案构思的能力,鼓励学生从艺术与人文的角度思考建筑,培养并保持探索求新精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包含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两个专业方向,在重视空间意识培养的同时,更强调环境设计领域中人文精神的表达与艺术形式的创新。建筑学专业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制均为五年,学生入学不分专业,共同学习造型基础与专业基础,进入二年级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划分专业,二、三年级为专业学习阶段,四年级进入导师工作室,根据学生意愿和导师指导进行专业或专业方向内的深入学习。学院现设5个导师工作室,分别从建筑、室内、景观方向进行教学和设计实践。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设计大师马国馨教授为学院名誉院长,吕品晶教授为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黄薇教授兼任学院副院长。

建筑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8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派任教师10余人,同时聘任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和建筑师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

建筑学院现有本科生300余人,硕、博士生40余人。

2003年,建筑学院获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内艺术院校中首批具有建筑学工学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单位。

建筑学院本科生招生考试共设3门,分别是素描、色彩和立体设计(考试要求与设计学院同)。建筑学院文理兼招,既重视考生的专业课水平,也非常重视考生的文化课水平,因此录取方式除文化成绩过线(2005年与设计学院相同),按专业成绩排名录取外,还设有一定名额在专业过线的基础上按文化成绩排名录取。

建筑学院毕业生可从事建筑、室内、景观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也可到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根据以往情况统计,大多数毕业生在高等院校、设计院(公司)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工作,均能较好地胜任工作,也有为数不少的毕业生攻读国内研究生或在国外著名院校深造。

专业名称:美术史

专业名称:美术史

美术史系

美术史系创建于1957年,开设了新中国第一个美术史论专业。它是集研究、教学和学术交流为一体的专门机构,多年来为国内外培养了大量的美术史、艺术品鉴定、美术理论和美术批评的特殊人才。历任系主任有金维诺教授、薛永年教授、罗世平教授、现任系主任为尹吉男教授。美术史系下设美术理论、中国美术史和外国美术史三个教研室。美术史论专业已成为国内一流的规范学科,拥有国际著名的学者和国家级专家组成的学术群体。

专业名称:雕塑

20世纪50年代初雕塑系成立,由此到60年代中期为第一发展阶段,这期间以当年留法归来的刘开渠、王临乙、滑田友、曾竹韶等先生为主,建立并健全了一整套现实主义雕塑教学系统,后来又有留苏归来的钱绍武、董祖诒、曹春生、司徒兆光等先生加以补充,使之更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雕塑系逐步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雕塑流派,以《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和北京十大建筑雕塑创作为中心的大型纪念性雕塑,成为新中国纪念性雕塑艺术的代表作。从70年代末恢复招生到美院迁出王府井是雕塑系第二个发展阶段,主要工作为恢复正常教学系统,并在改革开放新局面下,根据社会的发展对教学体制进行调整,逐步吸收西方现代主义雕塑的优点和国际当代艺术的新观点、新技术,注重培养学生基于扎实基本功上的创造性。从中央美术学院2001年迁入望京新校园至今为第三发展阶段,重点工作为在保持原有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开拓新领域,初步建立现代材料教学系统;并着手面对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对公共艺术的要求,开展公共艺术研究教学。雕塑系的教学体系再次调整,形成了专业基础教学、导师工作室教学与技法材料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既保持原有的写实雕塑优势,又吸纳现代材料教学优点,代表了国内美术院校雕塑专业教学改革的趋势。雕塑系和雕塑艺术研究所创作的大批优秀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以《抗日战争纪念群雕》为代表的一批重要作品,充分体现了这个群体在新时代的学术实力。

迄今为止,雕塑系教学正在形成三个比较明确的发展方向,一是50年代以来在学习借鉴法国、前苏联美术教育基础上逐步形成并完善起来的社会主义写实雕塑教学,对于五千年中国本土传统空间形体语言的挖掘与继承也在此基础上日益深入;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对雕塑材料语言体悟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抽象艺术语言相关的现代材料教学;三是为应对近年来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而正在着手建立的,以雕塑为出发点的城市公共艺术教学。雕塑系从学术发展上着眼,主张:1.保持并继续加强第一个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因为它是中央美术学院优秀的学术传统,也是最大的优势。在目前国际视觉艺术教育格局中,也是写实雕塑教学中唯一完整的一块。2.巩固和完善第二个方向的教学,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进展,建立在现代材料与空间语言基础上的现代雕塑教育将是不可缺少的,它将为现代建筑、现代设计等领域输送新鲜血液,建立基础语言。3.建立和健全第三个方向的教学,这已是随着中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而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任务。

总之,雕塑系的教学系统将在由前现代向现代的过渡中稳步发展,这一发展过程被视为一个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有机体,既要保持原有优势,并从中发展出新的生命力,同时也要开拓新的领域,响应时代需求。

雕塑系教学基本建制分三个教学方向,六个导师工作室:1.写实教学方向:第一工作室、第二工作室。2.现代材料教学方向:第三工作室、第四工作室。3.公共艺术教学方向:第五工作室、第六工作室。配合这六个导师工作室,还有六个材料工作间,即石、木、陶、金属焊接、铸造、构成工作间。

现任系主任为隋建国教授,常务副主任为吕品昌教授,副主任为孙伟副教授。

第一工作室

本工作室以“现实主义”为基本的艺术主张,教学主要是与学生研究学习关于造型艺术之形体塑造规律和个人艺术的发展,以基础教学为主,鼓励学生不断创作。

教学并不刻意以“写实”为唯一标准,而是以解决造型能力为基础教育的主旨,头像课以肖像创作方式展开,人体课重视表达感觉,重视对整体感和形体完整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的训练,期望学生通过学习能初步掌握雕塑语言最具震撼力的三度空间形体的完整性和建筑感,所学之技能有助于服务社会,有助于发挥个人才能,从事艺术家的创造劳动。

工作室尊重传统,也有学院传统教学的自信,纵观历史,每个阶段都有技术的进步,每个时代都有“现代”、“当代”的发展,这与传统是不矛盾的。工作室鼓励学生在这方面探索,启发学生“真诚地投入”。

中华民族的雕刻有着厚实的传统,本工作室除了“考察”、“临摹”课以外,还鼓励同学研究如何把中国的雕塑语言运用到现在的雕塑课程中去。就基础教学而言,西洋传统从古代埃及到古希腊、文艺复兴,造型语言和中国的有许多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工作室在教学中尽量加以介绍。

传达我院前辈的优秀学术传统是工作室的重要课程,本着发挥传统,中西结合的目的,工作室将与同学们共同努力研究造型语言,使学生在学校期间的造型能力得以提高。

现任工作室主任为孙家钵教授。

第二工作室

第二工作室教学推崇“古典精神”。和谐、明晰、严谨、普遍性和理想主义是“古典精神”的一些主要特征。古典在我们这里便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审美,一种品格,一种精致和一种不朽。

第二工作室不简单盲目地跟随时尚和潮流,回归本质、探寻真正的人类精神家园才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这些均依靠严谨科学的课程安排来体现。

第二工作室课程设置以泥塑头胸像、泥塑人体课为主。围绕一个泥塑作业,要完成大量的速写,素描,小泥塑稿等一系列的练习,使每个单元的课程成为一个丰满的,多元的学习过程,这同样也是一个艺术家完整的个人创作过程。人体课,习作课并不仅仅是解剖、结构、比例和中心,更是精神和境界的体现。学生完成的每一件作业力求达到和谐,最终形成一个不能再做丝毫增减和改动的整体。

兼收并蓄,厚此薄彼。将具象写实雕塑语言教学系统化,引导学生认识、掌握具象写实雕塑语言,实现教员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将发现和创造贯穿于教学之中,这些理念的实施使工作室成为一个有活力的、充满生气的团体。

现任工作室主任为陈科副教授。

第三工作室

本工作室教学方向为探讨当代艺术中的雕塑技术与观念问题。工作室试图把当代文化与艺术作为一个大的背景和思考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建立基本的教学体系。工作室尝试把传统和当代艺术中有关雕塑及相应的知识和方法作为一种训练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接受这些训练的同时,在传统和当代艺术之间寻找一种新的关系和可能性,从而为这些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打下良好的基础。工作室要求这种基础训练不是片面的,而是开放的,不仅在雕塑技术和材料上,更是在思想方法和观念上,都要获得相应知识。工作室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与工作室教师产生互动关系,以开放的思维方式共同探讨当代艺术的话题,同时工作室也强调严格的技能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得独特的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能用相应的技术来呈现。

现任工作室主任为展望副教授。

第四工作室

本工作室教学思想与培养目标: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以开放的姿态去接纳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和科技资源,培养适应当代和未来社会文化发展需要的创造性人才。提倡教书育人,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现实与时代的发展,同时养成锐意进取、沉稳忠实的治学作风和诚恳、谦逊、吃苦耐劳的朴素品格。

教学中强化造型和材料技能训练,引导学生充分感悟材料,深化艺术思想和观念表达,展开并实施实验性探索,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力。工作室将立足当代雕塑创作前沿,在传统与当代艺术之间探寻新的表现空间和可能性,创造21世纪的中国雕塑艺术材料语言。力争培养出能够站在国际、国内艺术创造平台上进行交流对话的、优秀的、有理想、有探索精神的新一代艺术人才。

学生在学习当代雕塑的材料与观念表现课程的过程中,学习把握材料特质,纯化语言品格和意味,拓展中国雕塑艺术在材料运用上的可能性。在一般了解、掌握不同材料特质和工艺手段特质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材料实践和运用性研究,探索新的有创造力的表现手段和形式,从而获得一种驾驭材料、表现思想、寄托情感的自由,形成开辟和塑造审美新空间的活泼创造力。

现任工作室主任为吕品昌教授。

第五工作室

第五工作室是以公共艺术为主导教学方向的工作室,旨在以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人文、科技等多层面的综合价值体系为基础知识,依托、关注并研究当代环境、空间、人与艺术的互动和建立新关系的可能性。第五工作室利用中央美院及雕塑系多年积累的教学资源优势,从更广阔的视野、多学科的知识层面交叉覆盖,形成以建构开放性空间为特长的教学体系。

公共艺术是以艺术的社会化、民主化为背景的共享艺术。社会性是公共艺术的本质特点,着力关注人类的整体心理、精神价值的公众属性,在全球化、信息化、知识产业化的今天,社会呈现出多元的姿态。第五工作室一贯以严谨、扎实的基础造型课程训练学生,使其掌握雕塑技能和多种材料的造型能力。第五工作室重视培养学生拓展雕塑外延空间和形态的能力,强调吸纳相关学科知识的必要性,以最佳的方法和系统训练学生们的开放性与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露出的个性、特长,并加以启发引导,使其形成以独特的特长、多思维的敏感点去驾驭、学习、研究、归纳、创造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更快地适应、融入生活,尽快进入最佳的成长发展状态。第五工作室力图全力打造这一基础平台。

现任工作室主任为秦璞副研究员。

第六工作室

第六工作室是以公共艺术为教学研究方向的工作室。

随着艺术观念的变化,艺术分类的界线日益模糊,艺术大众化的浪潮使艺术进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这种文化现象代表了艺术与大众、艺术与社会的一种新取向。公共艺术以其综合、多元、开放、大众化的特征将“公共”、“大众”和“艺术”联结成一个新的领域,体现了社会整体在艺术文化领域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在这个大环境下,第六工作室将侧重如下方面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一、空间形态与新媒介艺术: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存方式的转变,综合的艺术形式已经大量融入当代社会,影响人们的生存观念,将雕塑的空间形态特征和新媒介结合的艺术形式正在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表现方式。

二、城市公共艺术:当代公共艺术视野下的城市形态突破了早期“公共艺术”所指的“共有空间艺术”和模式,将城市的整体纳入到大的视觉体系加以研究,强调综合的价值并和城市的文化发展形成互动,这些都是当代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艺术与开放空间:以动态、静态等多种艺术形式全面进入公众领域,形成新的与社会互动的艺术语言。

第六工作室强调终身教育理念,重视拓宽学生的视野,建立开放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使学生善于吸取新的思想,做具有综合思维能力的时代开拓者。除学习部分雕塑系基础学科外,工作室将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应用、数码技术与新媒介的学习与应用纳入到整体教学体系之中,同时依托公共艺术研究中心形成产、学、研一体的互动发展模式。

现任工作室主任为王中教授。

专业名称:艺术设计学

专业名称:艺术设计

设计学院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面向21世纪的具有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的设计人才。学院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新型师资队伍,知识结构新、学术思想活跃,并且大多曾留学海外;学院与多所国际著名设计院校进行着广泛的学术交流,聘有多名外籍著名学者为客座教授,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根据学院教学目标和学科建设的需要,设立了基础教学与工作室教学双程教学管理制度,形成由导师工作室、专业教研室、基础教学部、史论部、设计艺术教学综合实验平台等构成的教学体系,实验平台下设木工艺间、金属加工工作间、模型工作间、材料工作间、首饰工作间、服装工作间、电脑及信息技术室等实验场所,同时还设有设计文化与政策研究所、图书资料室等研究和教学服务设施。为进一步促进教学与社会的结合,经由北京市奥组委批复,2003年正式成立了“中央美术学院奥运艺术研究中心”。

设计学院发挥学院优势,坚持面向世界,搭建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平台。近年来,学院先后同美、澳、日、英、德、法、意、俄、韩以及台湾、香港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所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邀请了几十名外籍专家来校进行课程交流、合作科研和举办讲座。聘请国际著名设计师、教育家、国内资深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和课程教授;先后选派教师多人(次)出国进修、讲学和科研合作,促进了学院学术水平的提高。

设计学院下设视觉传达、产品设计、时装设计、摄影、数码媒体5个专业。

视觉传达专业注重现代设计的概念、思维、表现、传达方式的有机结合,强调文化、科技、艺术与设计的融合。

产品设计专业重点研究物质、精神生活形态与产品的关系,将产品的原创性、前瞻性和市场营销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全程设计的能力。重视产品使用上的审美要求以及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时装设计专业力求打破传统的服装设计概念,建立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独特的、具有实验性和创新性的教学体系。强调设计与艺术观念相结合的、具有前瞻性的设计理念。加强学生创造性设计思维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在服装成型过程中的操控能力;强化产品品牌概念,将品牌效应和品牌运作知识引入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服装品牌设计风格的掌控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摄影专业方向强调以新的教学思维和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把握视觉艺术基本规律以及把握独特的摄影语言的能力,能够独立、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影像创造过程中的审美和技术层面的问题;课程以传统摄影为基础,结合数码摄像、新媒体的综合应用等。

数码媒体专业是中央美术学院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的最新标志。现有五个工作室,即数码影像工作室、数码声响工作室、数码动画工作室、EPSON数码影像工作室和数码视频工作室。数码媒体艺术专业教学始终强调以高新科技与艺术创造相融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现任院长为王敏教授,副院长为许平教授,马刚教授。

专业名称:中国画(油画)

专业名称:中国画、油画

中国画系

中国画系历史上集聚了现当代最有艺术成就的一批著名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齐白石、黄宾虹、王雪涛、郭味渠等曾受聘任教,尤其是蒋兆和、叶浅予、李可染、李苦禅四大教授,更是中国画系学术品格和艺术高峰的象征。他们在人物、山水、花鸟画方面的教学实践和创作实践无疑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以及美术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一页,具有深远影响。中国画系坚持立足传统、紧跟时代、吞吐古今、涉猎中外、鼓励独创的教学方针,抓住从传统到现代、从生活到艺术、从基本功到创造性这三个基本环节,形成了“传统、生活、创作三位一体”和“临摹、写生、创作紧密结合”的教学特色,培养了大批热爱祖国,以学养、才识、人格、创造为一体的能适应社会多方面需要的中国画专门人才。

中国画系的教学以中国画的基础理论和基础实践为本,传统课的核心是创造性地领悟中国意象美学的内涵;写生课的核心以体验中国艺术的创造精神为基础;创作课的核心是传承中国文化的精神,立足时代,开拓中国人文美学的新境界。

本科生以一二年级教学为基础课程学习,学习掌握传统绘画技法,体悟传统美学精神。课程设置:素描、线描写生、山水临摹、花鸟临摹、白描临摹书法、水墨构成、社会实践等。

三年级分别进入水墨人物画、工笔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四个专业方向学习(学生自愿选择专业方向),巩固、提高基础能力,正确掌握、理解专业绘画技法语言,加深对传统美学精神的认识。

四年级进入工作室,在工作室导师指导下进行学习。

现任系主任为田黎明教授,常务副主任为唐勇力教授,副主任为胡伟教授。

中国画系四年级学生开始选择专业工作室,实行个人申报、工作室录取的双向选择原则。

中国画系已成立书法工作室,近期将成立写意人物画、工笔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和材料与表现等工作室(材料与表现工作室面向研究生和研修生授课)。工作室教学以巩固、完善、提高基础性综合技法语言为切入点,探掘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并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注重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挥其才能。

书法工作室

书法工作室承担中国画系书法专业的教学主持工作,以立足书法,带动篆刻与中国画的艺术创作作为本工作室的专业主张。以现代文化精神为支点,重新审视与解悟民族传统,努力发掘书、画、印三者的内在联系以及各自的独特性,提高艺术审美观念与实践能力作为本工作室的主导思路。

注重相关的人文理念与艺术修养,把握传统艺术精神,借鉴当代艺术新观念,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多样化的创作风格是本工作室的教学原则。

通过研修书、画、印史论、古文字学、诗词题跋与现代形式构成等课题,培养具有较高人格素质与创作能力,致力于发展当代书、画、印创作的艺术人才。

书法工作室主要课程有:书法基本技能训练,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的临摹与创作,中国书法史、古代书论、中国画基础、中国画写生、古典印章的研究与临摹、篆刻创作、平面构成、古文字学基础、诗词题跋等。

现任工作室主任为王镛教授。

————————————————————————————————————————————————————————————————————————————————

油画系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是中国油画教学的最早基地之一,从20世纪早期赴欧洲和日本深造、谙熟欧洲油画传统的前辈师长,到解放后派往前苏联留学的业务骨干,还有几十年来油画系历届留校任教的优秀本科生、研究生,他们形成了几代极具实力的教师队伍和创作队伍。从创立至今,油画系已培养出众多德才兼备的本科生、研究生、研修生,许多人已成为知名画家、教授,或成为全国各地油画界及美术事业的骨干力量。油画系师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许多在社会上产生过重大影响,成为中国油画发展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无论师资力量、教学质量还是学生素质,始终在全国同行中名列前茅。

目前油画系设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工作室和基础教研室、材料表现工作室、研修班工作室,实行工作室制教学。在编教师19名,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7名,讲师3名。现任系主任为戴士和教授,常务副主任为丁一林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师资怎么样?

新中国建立前,中央美术学院在曲折的办学历程中,吸引了许多艺术名家担任教职,其中既有中国画-大师,如陈师曾、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吕凤子、陈之佛、蒋兆和、叶浅予、傅鑫畲、吴镜汀、李苦禅、李可染、王雪涛等,又有从海外留学归来的艺术大师和史论家,如林风眠、徐悲鸿、吴法鼎、闻一多、滕固、吴作人、常书鸿、艾青、庞薰琹、王临乙、滑田友、朱光潜等,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文艺界人士也曾在我校任教或兼课,如郁达夫、周作人、谢冰心、熊佛西、萧友梅、刘天华等,培养出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人才,如王子云、刘开渠、谭祖尧、冼星海、雷圭元、李剑晨、王曼硕、傅天仇等。

中央美术学院宿舍介绍

学生公寓中央美术学院学生公寓为9号楼、13号楼、20号楼、22号楼,主要是为本院学生所提供。9号楼、20号楼,本科住宿每间四人,研究生每间三人;13号楼本科生每间六人;22号楼为研究生和教师公寓,每间三人,且有独立卫生间和厨房。

留学生公寓

学生单人间:100元/天(公共厕所及浴室)

单人标准间:180元/天

双人标准间:240元/天

套房A房(含厨房):600元/天

套房B房(不含厨房):420元/天

服务台电话:010-64771138

中央美术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望京校区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燕郊校区地址:河北省三河市燕郊经济开发区燕顺路177号

在线留言在线留言—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 姓名:
  • 电话:
  • Q  Q:
  • 留言:

在线留言

  • 姓名:
  • 电话:
  • Q  Q:
  • 留言:
更多>

院校推荐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气:54519

北京轻工技师学院

北京轻工技师学院

人气:36616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人气:34105

首钢工学院

首钢工学院

人气:33370

北京市商业学校

北京市商业学校

人气:32304

热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