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钦州中专学校 > 钦州中专学校排名 > 广西钦州农业学校 > 广西钦州农业学校简介

在线留言

  • 姓名:
  • 电话:
  • Q  Q:
  • 留言:

广西钦州农业学校简介

广西钦州农业学校

广西钦州农业学校

广西钦州农业学校简介:

广西钦州农业学校前身为“广东省立合浦县农业职业学校”(又称“张黄农校”)。由著名爱国将领香翰屏联合旅居广州、香港的钦廉籍名人,于1933年10月在浦北县张黄镇创办。

广东省立合浦县农业职业学校是一所不同于以往私塾模式的新型学校。她以提高“农耕技艺”为目的,以“农业职业”为定位,以“农夫身手、头脑科学”为校训,以“省立公办”身份来命名的学校。她的设立,开创了我国近代农业中等职业教育的先河。

建校之初,按1922年国民党政府颁发的《职业学校法》“职业学校应遵照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实施方针,以培养生活之知识与生产之技能”之精神,职业学校一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二是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三是为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招生对象为14岁以上,高等小学毕业,能耐劳苦确有服务农、蚕业的坚定志愿者。学制定为预科(初农)二年毕业,成绩合格者升入本科(高农),4年毕业。课程有土壤、肥料、作物、园艺、农产制造、养蚕、虫害、气候等。自学校成立至1949年,计有15个初农班、8个高农班约毕业学生630名。

当时学校对科研和推广较为重视,注意征集优良品种,通过品种比较试验或杂交育种,制成良种推广,如水稻曾搜集到50多品系,认为优良的约有10余种,复经杆行试验比较,其中以红芒粳、白壳糯等产量最高,曾育成一些良种推广于当地,群众称之为“学堂种”。

“广东省立合浦县农业职业学校”首任校长是蔡李楠。蔡先生为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毕业,合浦常乐人。蔡李楠于1934年6月辞职,庞家槐、吴恒舜先后继任校长或代理校长职务。

一段历程的结束,就意味着一个新起点的到来。新中国成立后,省立合浦县农业职业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归广西农林厅领导。原有人员部份留用,照常开学,校长仍由吴恒舜代理。1950年8月后,由李嘉杰任校长,1951年8月由罗孟兴代理校长。遵照广西省政府指示,1951年12月,学校从张黄迁至钦州,为确保学校顺利搬迁,先后成立“合浦县农业学校改省办建校委员会”、“广西钦州农业技术学校建校委员会”,1953年,命名为广西省钦州农业技术学校,校长为茹鸿猷。

学校迁至钦州后,正值国民经济“一五”规划的第3年,高等教育部结合中国实际,借鉴苏联经验,颁发了各专业教学计划、学校章程、考试考查办法、生产实习规程、教学实习条例等一系列文件。学校按照文件精神,在建立正常教学秩序、贯彻执行新颁的教学计划等方面取得卓著成效,形成了以培养国家干部为特征的中等专业技术教育体系。

1955年秋,钦州专区划归广东省管辖并改为合浦专区,学校由广东省农林厅领导,更名为“广东省钦县农业学校”。1957年秋,合浦农校并入我校。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后,各行各业对人才需求较大,招生数增加。1955年至1960年,毕业学生1919人。1958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指引下,中等农业教育曾试图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办学道路,开展了一场教育大革命。广东省钦县农业学校1958年“戴帽”办专科,以“华南农学院合浦分院”命名,分院院长由张贯一担任。分院与广东省钦县农业学校并存。钦县农业学校校长由黎团担任。当时专业设置有农作物栽培、植物保护2个专业。

从1958一1963年间,出于迫切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良好愿望,曾一度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而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左”的思想影响下,使学校工作一时因离开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办事而遭到了失误。一些教师受到错误批判。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左”的错误。次年1月,中央果断地决定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起,学校贯彻“八字”方针进入了调整巩固阶段,专科下马,分院并入湛江分院,保留中专。此间为响应“农业院校办到农村去”的号召,1966年春在今钦南区久隆镇青草坪征购土地1780多亩建立实习农场(1975年后移交钦州县紫胶场)。

1965年8月,合浦专区再次划归广西管辖并成立钦州专区,学校由广西农业厅领导,校名为“广西钦州农业学校”。正当全国人民医治“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疮伤,力图将社会主义建设纳入正确的轨道之际,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错误把“以教育为主”说成“修正主义”、“三脱离”、“关门办学”而全盘否定;把坚持“以教学为主”的领导扣上“走资派”、“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等帽子批倒批臭,把广大教师定性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加以迫害……。

1968年8月,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黄祖映任副主任。1969年秋,学校下放钦州地区管理,更名为“钦州地区农业学校”。1972年2月,中共钦州地委任命韦成栋为学校革委会主任,1973年,革委会撤消,恢复校长设置,韦成栋任校长。同年韦成栋调离学校,由姚宁泽同志接任校长。

随着“文革”的泛滥,学校受到强烈冲击,处于动荡阶段。为维护学校免遭灭项之灾,学校作了应变措施。通过举办短训班、“社来社去”中专班等使办学得以延续。据统计,从1970年至1977年,举办县、社、大队三级干部及农技人员培训20期49个班次,累计培训5825人次;举办农作、牧医、农机3个专业“社来社去”中专班7个班次,毕业学生479人;1969年,学校根据钦州地委有关精神,开办钦州农校附设中学。附中分初中、高中两部,高、初中毕业生分别是553人和915人。

1976年9月,“四人帮”被粉碎。1977年,停止多年的高考恢复。1978年秋季,学校迎来恢复高考后第一批新生。当年招收农学、植保、土肥、畜牧兽医4个专业,学生175人。此时,钦州地区行署成立“钦州地区农机校”,钦州地区农机校与钦州地区农业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后钦州地区农机校于1980年1月与我校脱离。

1980年11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收归自治区农业局(现自治区农业厅)领导,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农业学校”。1981年1月,自治区农业局任命吴恒舜为校长。1982年2月,自治区农业局党组任命邓飞为党总支书记。此期间,根据中央、自治区有关精神,学校着手开展“处遗”工作。至1986年底,大批因“反右”、“文革”等运动受到不公正批判的教师得到平反、落实政策。

1984年12月,校长吴恒舜改任督导员,自治区农业局任陈焕楷代理校长。1985年1月邹子通任校长。同年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召开了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标志民主管理学校制度的正式确立。1985年7月,学校成立首届党委会,由陈焕楷任党委书记、陈秀珍任副书记。从此学校党建工作走上正常轨道。

1986年7月,邹子通调离学校,陈焕楷任校长。之后实行“国家统一招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学生均从参加高考(1986年后改中考)的考生中录取,招生及学生毕业就业没有压力。随着改革的深入开展,市场经济的初步确立,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农村“专业户”的大量涌现,农民要求技术致富,需要一批“招得来,下得去,用得上,稳得住”农业技术人才;而另一方面则是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学校“统招统配”的招生分配制度,受岗位编制、户籍、待遇等多种因素影响又出现了农业技术人员供需矛盾的冲碰。陈焕楷同志出任校长之后,面对这种状况,果断提出了实行招生制度改革、调整专业设置的办学思路。招生制度改革方面,突破单一的中专办学模式,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开展中专学历教育。从1985年开始,先后开办“公费不包分配”、“自费不包分配”、“县校共管”、“定向培养”、“乡干班”、“农业师资班”等办学模式,使在校学生猛增。调整专业设置方面,在巩固充实农学、植保、畜牧兽医等原有传统专业的基础上,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先后开设了多种经营、农业推广、水产养殖、园艺园林、机电维修、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专业发展到20多个,满足了农村经济各类不同技术、管理人才的需求,给一度门庭泠落的校园带来生机与活力。

针对学校办学基础薄弱、缺乏发展活力等情况,陈焕楷同志提出“改善办学条件”和“两条腿走路”方针,大打基础设施“翻身仗”。一是充分依靠办学主体和投资主体的功能,积极争取自治区农业厅、财政厅的鼎力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建成一批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办公大楼、学生公寓、食堂、教工宿舍,校园焕然一新。1998年12月被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二是“坚持两条腿走路”,成立农业技术开发服务公司、支前副食品生产基地两个经济实体。为学校建设提供物质支持。此外,依托学校优势积极为“三农”服务。1991年1月,被原国家教委、人事部等六部委授予“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学校”、“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同年学校通过农业部评估,被评定为“A等三级学校”。学校实现第一次飞跃。

1998年8月,陈焕楷同志卸任校长、党委书记职务,由副校长刘波同志接任校长、党委书记。此时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开始并轨,学生毕业后国家不包分配、自谋出路,学校招生面临急剧滑坡的形势。面对严峻的形势,刘波同志率领全校教职工,及时调整办学思路:一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先后完成了学生食堂、学生公寓、教室、实验室、实训场地等的建设,提高办学实力和竞争力;二是调整专业结构,完成学制“四改三”的任务。从2000年起,中专学制由四年改为三年,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及时增设了计算机及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运用与维修、物业管理、文秘、旅游、金融、商品经营等专业。覆盖农、工、商、服务四大领域,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综合性学校。与广西大学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联办“3+2”大专班。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弹性学制、半工半读、校企合作,以结构调整应对招生滑坡;三是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提出招生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实行“全员招生、全年招生”;四是加强就业指导,开好毕业生“双选会”。2002年起,学校主动与钦州市人才交流中心联合举办了我校毕业生双向选择专场招聘会,引导和推荐学生就业,就业率达96%以上。

进入21世纪以后,钦农人面对职业教育的复杂形势,借国家重视职业教育东风,响应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号召,积极开展职教攻坚,狠抓机遇,迎难而上,把增强办学实力放在校园建设上、把办学竞争力放在形成强势教学资源上、把学校持续发展放在建设名师上、把扩大办学规模放在专业拓展上、把办学模式放在不断创新上、把人才培养定位在高素质上、把服务经济建设放在能力上、把发展目光盯在建设名校上,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学校名师队伍基本形成,有高级职称教师42人、中级职称教师43人、双师型教师55人;有全国农业职教名师5名、广西中职名师工程培养对象3名。教师主持或参与部级、自治区级60多项课题研究,出版教材多种,教师获奖及在刊物上发表论文则数不胜数。建成种植、畜牧兽医、电子与信息技术等3个自治区级示范专业,现代农业、园林技术、畜牧兽医、电子与信息技术、等自治区财政支持的4个实训基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东芝家用电器制造(南海)有限公司、钦州九联集团等企业联办“田园班”、“东芝班”、“宇欣班”、“园丰班”、“九联班”、“国联水产班”等冠名班。坚持德育为先,形成自身的德育教育特色。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各种竞技常年不断,社团活动经久不衰,成为育人励志的熔炉,成就人才的摇篮。涌现出大批优秀学子,参加全国、全区技能大赛、征文、体育竞技成绩斐然。推陈出新,举办农技员培训班、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水库移民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扶贫班、职业鉴定等招数不断。被授予“钦州市就业、创业、兴业培训品牌基地”。

2011年11月,刘波同志不再担任校长,改任调研员,学校全面工作由副校长伍国樑主持,并担任党委副书记。2012年11月,自治区农业厅任命伍国樑同志担任校长,并于2014年4月被推选为党委书记。2012-2018年间,学校的基本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办学特色建设、校园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新建学生宿舍楼、教学楼、教学实训楼、体育馆、门球馆各1栋;田径场、篮球场升级改造为塑胶质地;建成昆虫馆、水产馆、智慧农业中心、智慧水产养殖中心、现代化气象站、汽车农机实训中心等标志性实训场所,建成汽车、农机、水产、农产品加工、植保等5个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连年承办钦州市校园科普活动,依托全国科普基地强化了办学特色;继续拓宽办学路子,稳定办学规模,目前在校学生3600多人,年开展培训近4000人次,办学效益显著提高;美丽校园和平安校园成为现实。学校目前拥有国家级重点中专、自治区示范特色学校、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已经发展成为区内外知名的职业教育名校。

面对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以伍国樑同志为校长的领导班子,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立足于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主线,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学校发展内涵建设,集中精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竞争力,不断扩大学校办学规模。站在新的起点,学校将以创建星级学校和卓越学校为新的目标,踏着稳健的步伐迈向新的辉煌!

广西钦州农业学校部分专业:

序号专业名称所属类别
1作物生产技术其他中职
2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其他中职
3农村电气技术自动化
4船舶机械装置安装与维修机电/机械
5电子信息技术电子技术
6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农业/林业
7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电脑
8会计事务会计
9宠物养护与经营其他中职
10淡水养殖其他中职

热门专业